时间:2024-05-07 栏目: 上海 浏览量:619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具有70多年悠久历史,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医院,是上海西部地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历经三级医院创建,现已发展成为青浦区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并于2021年11月创建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历来重视医教研协同发展,努力打造一流的研究型医院。2023年医院门急诊总量209.39万人次;出院病人5.02万人次;手术3.88万人次。核定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20张。医院现有在编人员1676人,其中卫技人员1487人,卫技高级职称207人(其中正高61人、副高146人,博士34名、硕士315名)。为更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医院于2021年完成医学研究中心筹建,占地约1000平方米,目前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PCR热循环仪、蛋白质免疫印迹系统、蛋白免疫印迹成像分析系统等,可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组学等相关实验,承担着国自然及市科委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是一个年轻、开放、包容的学术平台。为更好地助力学科人才建设,医院双聘复旦、交大的知名专家指导学科建设;医院对实验室稳定投入,未来将建设更多技术平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目前,医院根据国家卫生规划,积极创建上海西区高水平医教研中心,2020年医院获批成为上海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跨入协调均衡、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拥有七十余年历史的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积淀了历久弥新的医院文化,全院员工充满了不断奋进的朝气与活力。2023年经复旦大学批准,同意医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站。课题组不仅着眼于当前热点研究,还将发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优势,基础和临床紧密合作,将基础研究与转化紧密相连。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富有激情和爱心的导师们,团结的课题组环境,优渥的待遇,充足的职业发展空间。
医院招聘,既赋予人才施展抱负之广阔舞台,又给予其安身立命之优厚待遇,更点亮其前程似锦之希望灯火。诚邀四方医学才俊,以医者之志,筑健康之梦,共创辉煌未来!
一、招录岗位
岗位需求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联合培养博士后:实行双导师制,对博士后课题进行联合指导。博士后入选者可以自由选择利用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的科研平台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或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科研平台进行科研工作。
二、招聘条件
①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三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内的非在职人员(条件优秀者,适当放宽至38岁);
②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背景;
③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④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与听说能力、在读博期间工作成绩突出;
⑤在主流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录用待遇
①基础年薪30万(税前),学校资助博士后可另享受12万/年(税前)。年薪不包括论文等科研单项奖励,论文、课题奖励享受与医院职工同等奖励政策:国自然青年项目10万/项,面上项目15万/项;2区SCI:1篇5万,1区SCI:1篇15万。
②博士后在站期间,医院提供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10万元/人。
③课题组积极支持入选者申报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国家博新计划等;支持博士后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类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④提供各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福利等;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定办理落户;解决住宿问题,提供宿舍或人才公寓。
⑤经考核和专家评议,对出站后特别优秀的博士后优先考虑留院或推荐深造。
四、应聘者需提供的资料
①个人简历(申请人须提前联系并确定院内导师,请注明意向合作导师和研究方向);
②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可先递交答辩决议书);
③代表性研究论文和既往科研成果总结;
④本人拟在博士后期间从事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及研究初步打算(不超过3000字);
五、联系方式
应聘者提交电子版材料(发送至zsyyqpfyrs@163.com),医院初审通过后会尽快通知面试。请在邮件标题标明您要申报的导师名称。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公园东路1158号8号楼209室
【联系电话】021-69719190-8206
【网址】https://jinshuju.net/f/y35WEy
六、课题组介绍
【范隆华及阮承超课题组】
范隆华主任医师
临床外科学博士,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副院长,上海市青浦区首届领军人才,青浦区预防脑卒中技术组组长,荣获上海市医务工会科技创新能手、上海市“青浦工匠”等荣誉称号。199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克利夫兰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CCF)血管外科学习交流。创建青浦分院血管外科、并带领成为上海市重点专科。授权各种发明或新型实用专利10余项,作为负责人承担或带领团队完成课题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阮承超(联合导师)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围绕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聚焦于淋巴免疫系统介导的脂肪功能紊乱参与心血管稳态失衡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共同)作者发表于Eur Heart J,Cell Metab,Circ Res,JEM和Nat Commun等专业生物医学期刊。先后获得基金委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卫计委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人才项目资助。
【杜春玲及余健秀课题组】
杜春玲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2023年东方英才拔尖人才,青浦区领军人才,青浦区第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呼吸科学术带头人,青浦名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科研工作,对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癌、间质性肺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呼吸系统急危重症、疑难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娴熟掌握呼吸内镜先进诊疗技术,近五年来主持开展十余项新技术新业务。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科技支撑专项1项,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项目课题2项,青浦区科委项目2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市局级项目的研究。发表包括SCI收录论文、中华系列在内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
余健秀(联合导师)
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PI、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学系系副主任。长期致力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 Chem Biol, Nat Cell Biol,Mol Cell, Nat Commun, EMBO J, Nucleic Acids Res等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10多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核心成员。多次担任国家卫计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验收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二审专家及重点、重大项目结题验收专家。担任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Nat Commun, Cancer Res, Oncogene, JBC等审稿人。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非编码与肿瘤研究”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及中国细胞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常委。
【刘海波与邹云增课题组】
刘海波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心内科主任,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卫生健康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师协会第四届“上海市区域名医”,上海市第五届“仁心医师奖”,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四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教育部硕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从事冠心病临床及免疫炎症机制研究,尤其是免疫炎症调节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学科带头人基金、面上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100分。
邹云增(联合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心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双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肌重构和心力衰竭,先后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国际合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曾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侨届十杰等荣誉。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执委会委员、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候任主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委会副会长、《中华心肌病与心力衰竭杂志》副总编、《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副主编、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学会、日本循环器学会fellow。
【程韵枫课题组】
程韵枫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医院血液科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上海肿瘤多维靶向基因组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荣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以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长期致力于ITP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0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60多篇,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JAMA和Cell Mol Immuno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多次参与制定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
【张思课题组】
张思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德克萨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任国际学术刊物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SCI,影响因子6)副主编,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SCI,影响因子5.9),Frontiers in Immunology(SCI,影响因子8.7)客座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SCI,影响因子6)客座编辑,复旦大学医学院血栓中心主任。发表 SCI 论文60余篇,引用1000余次,H-Index为21,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血液系统(血小板疾病,血栓和止血)领域发表10分以上论文10篇,其中20分以上6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三等奖等奖励,以项目负责人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上海市项目等资助4项。授权抗血小板药物等中国发明专利6项和国际PCT专利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科技部项评审专家Science Immunology 等国际知名刊物审稿人。培养研究生20余人。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FjmUW-QxfOLkVkJWgJrjQ
tags标签: 药学 | 内科 | 外科 | 肿瘤 | 中医 | 中西医 | 病理 | 基础医学 | 生物学 | 生物医学 | 临床医学 | 中西医结合 |